近期兩家皆公布財報,但今天想用比較不一樣角度來看哪一家公司比較潮,所以就不講財報,財務數字公佈後就是過去了,但公司很潮才能加強投資信仰。以下分成兩塊,第一塊講產業,第二塊就是比一比誰潮。
本文僅是資料分享非買賣建議,投資股票風險高,隨時都有崩盤危機,導致個人情緒崩潰,請務必注意風險。
巴菲特說過,信用卡公司是超好賺生意,他也持有美國運通、Visa和Mastercard,美國運通甚至是前五大持股,但美國運通牽涉到發卡,本身要承擔壞帳風險,且卡量較少又吃不到小額支付,所以我只看Visa和Mastercard,因為壞帳是發卡銀行的事情跟他們無關。
信用卡組織簡單介紹
1.高科技嗎:當卡一刷下去,刷卡機即刻通知發卡組織,發卡組織分析卡片資料後提供如下圖分析給發卡銀行,讓發卡銀行決定是否授權這筆交易,並再透過發卡組織加密網路回傳到刷卡機。所有流程不到一秒鐘完成,即使跨境也一樣,如果卡是假的全球系統還同步化,一年處理上千億交易筆數,處理完還有後面的結算,不覺得超厲害嗎。
Visa有拍影片簡單介紹他們都在做啥,可參考下面網址。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lnz2gRPDzrA
2.怎麼賺錢:不長篇大論,就是賺流量財,主要是服務費(按金額)和資料處理費(按筆數),在一筆刷卡交易中,發卡銀行因為要承擔壞帳風險或盜刷所以賺最多,再來是收單銀行(就是刷卡機的銀行),兩者可能相差5倍,取決於商家信用、支付工具(信用還是借記、網路還是實體卡)、國家別等,交易風險高低決定銀行賺的比率,比方說借記卡賺的就比信用卡少。但信用卡組織是不承擔任何交易風險在賺錢。
3.跨境就是狠賺:除了上面的服務費和資料處理費,還多了海外手續費再加外ˊ幣換匯點差,雖然不能出國對發卡組織很傷,但比方說你訂閱Netflix、國內訂Airbnb或網上買國外遊戲點數,這也都算跨境喔。
4.風口上的兩隻豬:風是真的很大,你以為疫情大家不出門消費他們會很慘,結果網購爆炸成長,買房買車到手機小額支付通通可刷,對手不是彼此而是現金,光台灣都還有六成的人在使用現金(新聞如下),中國也許已經進展很快,但中國沒差因為是用銀聯,銀聯反而成長空間比較有限。
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7239/5379765
5.抗通膨概念:刷個吃的就很有感,商品價值漲自然拉高交易金額。
6.新幫手與新市場:Fintech公司都是來助攻的,Square讓原本無法刷卡的微企業也能刷卡,數位錢包cash app和 venmo可連信用卡儲值,還是逃不出信用卡組織。新市場就是B2B和加密貨幣,包含供應商貨款支票改用線上企業卡支付,或是信用卡加密貨幣的買賣,甚至入金到股票券商。
誰比較潮?
論卡數和交易金額,Mastercard大約就是Visa的七八成,但我的結論是Mastercard比較潮,幾點理由大家參考。
1.科技業潮卡都找我:蘋果&高盛的Apple Card(最近準備推出Family Card)、Square Card 和 Venmo Debit Card全選擇Mastercard,反觀Visa只有Venmo Credit Card。是Mastercard人緣好,還是技術較厲害,讓蘋果只選他,這就不清楚了。
2.銀行業夯卡也找我:國內前三大發卡銀行國泰、玉山和中信,網頁上前兩名的熱門卡,甚至代銷公司買房卡,通通都是Mastercard。
3.加密貨幣信用卡和B2B:加密貨幣信用卡大都從去年底開始搞,看不出兩家差距,但B2B則是Mastercard較早布局(介紹可看下面連結),且是與微軟的雲端合作,公司法說表示疫情使企業B2B支付數位化加速,但還沒看到具體數字,這塊市場非常大也很有機會,因為充滿著無效率,如紙本的支票傳票、跑銀行三點半和大量財務後台人員,整體市場快60兆美金,能不能發光發熱還需要觀察。
https://www.digitimes.com.tw/iot/article.asp?cat=158&id=0000544564_Z1R4WQVC79LSDZ3C95FRP
4.收購練功大戰:兩家公司過去幾年就是狂收購Fintech公司,但近期Visa因為反托辣斯導致收購Plaid(可將銀行帳戶直接連結至APP)失敗,反而Mastercard一直低調收購一些不超過十億的小公司都沒事,最近又花了8.5億收購了數位身分辨識的EKATA,一直低調練功。
潮代表股價表現比較好嗎?
拉個五年比一下(如下圖),確實比較好293% vs 206%。
財務數字上,過去五年MA確實比V成長快一些,未來三年我抓了幾家大行的預估,也是認為MA每年EPS成長會比V快約7–9%。
結論:交易金額這種東西是能爆炸增長的,甚至能超過國家GDP,下圖是我抓ARK阿姨演說上的圖,意思是如果像中國那樣很少用現金,行動支付滲透率很高,那交易金額可以狂到GDP兩倍。所以其他國家只要能慢慢往中國模式前進,疫情加上政府鼓勵應該能加速點,所以信用卡組織未來應該是越賺越爽。